生态花园助力乡村振兴 重庆小山村展现“乡土美学”

  中新网重庆5月22日电 (梁钦卿)“村里有了小花园,遛弯儿走路也舒服了,看着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大家打心眼儿里高兴,日子也更舒心了。”说起竹山村这大半年的变化,今年80岁的村民刘虎德22日打开了话匣子。

  竹山村所在的忠县磨子土家族乡是重庆17个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之一。5月21日,该村启动为期4天的“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将村里的屋檐院坝、走廊通道、堡坎坡地等公共空间建设为微生态花园。这是“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在重庆的首个乡村试点,将探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民践行生态文明的方式。

  与城市的生态花园建设不同的是,农村可以大量使用当地已有的废弃物料,如建筑废材和村里自然生长的竹木石料等。“亲邻自然”项目艺术组负责人何京介绍,“村里废弃的木板可打造成家用储物柜,废弃的衣物、手套加上石膏可以建成雕塑……当我把旧草帽改造成的灯罩装上时,刘虎德爷爷主动把其他可以利用的东西找出来,问我是否可以再度利用。”

  “从调研策划到完成打造,我们团队前后经过近10个月时间,如今的竹山村已旧貌换新颜,一副宜居宜业的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何京说。

  四川外国语大学国际法学与社会学院研究生张欢是此次活动的志愿者之一。“村里的爷爷奶奶们都很喜欢我们打造的生态花园。”她说,“志愿者与村民们一起制作鸡舍标识牌、美化化粪池等外露管道、打造生态花园花盆等,目前村里建有四个生态花园的点位,打造过程中不仅充分利用了在地材料,而且最大程度保留了‘乡土美学’。”

  “建设美丽乡村,生态环境是基础。我们的目的是整治优化乡村环境,建设‘高颜值’的村民居住环境。”重庆十方艺术中心理事长、“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联合策划人曾途介绍,“我们希望通过村民的共建,将生态花园打造为重庆市探索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综合创新的成功样本。”

  “如今城乡社区在社会学上称为‘陌生人或半陌生人社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渐渐疏远。”“亲邻自然”生态花园共建计划联合策划人郑昊说,在农村,随着经济改革和社会转型,传统熟人社会中的信任与合作变得越来越少。新时代的乡村振兴首先要给农村打打气,村民要积极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才能一步步凝聚乡村振兴的共识。(完) 【编辑:张燕玲】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大西洋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