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见:NASA拍到太阳北极物质断裂脱落,刮起诡异“旋风”

2023年2月2日,太阳上发生怪事:NASA拍到太阳北极物质断裂脱落,刮起诡异“旋风”,科学家认为,这样的现象是前所未见的。我们来看看这具体是怎么回事。


【资料图】

根据NASA的介绍,此次观测数据来自“太阳动力学观测站”(SDO),这是一颗于2010年发射升空的人造卫星,它携带的观测设备主要包括大气成像组件 (AIA) 、日震和磁成像仪 (HMI) 、极端紫外线变异实验仪器(EVE),其主要任务就是对太阳进行长时间地观测,进而获取到太阳的大气、磁场和能量输出等方面的高分辨率图像或者测量数值。

从传回的图像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太阳的北极区域,大量的物质“腾空而起”,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丝状结构,在此之后不久,这个结构断裂脱落,而构成它的物质随后围绕着太阳北极快速旋转,刮起了一阵诡异的“旋风”。

简单科普一下,太阳上这种丝状结构的形成机制与“磁通量管”有关,我们可以将“磁通量管”简单地理解为太阳表面的局部强磁场所穿过的空间区域,它们的直径通常在几十公里到数百公里之间,长度一般都可以绵延数千公里。

由于太阳表面的物质基本上都是高温等离子体,因此“磁通量管”之中的物质就会受到其强大磁场的约束,进而形成巨大的丝状结构。

随着太阳表面复杂的物质活动,“磁通量管”的磁力线也会出现会聚或发散,如此一来,这种丝状结构也会随之出现转动和扭曲,当达到一定程度时,“磁通量管”就会崩溃,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观测到太阳上的丝状结构从太阳表面断裂脱落。

研究人员称,这种现象其实已被多次观测到,但令人觉得诡异的是,在过去的观测中,当太阳上的丝状结构崩溃之后,构成它的物质无一例外地都是迅速地发散开来,这符合我们目前对太阳的认知,然而在此次观测中,太阳北极的物质在断裂脱落之后,却并没有遵循这样的规律,它们前所未见地形成了“旋风”。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研究人员推测,此次出现在太阳北极的诡异“旋风”,很可能与太阳上的另一种具有周期性的神秘现象有关。

研究人员指出,太阳活动有一个大约11年的周期,与之对应的是,每隔11年,在太阳南、北纬55度的区域中会定期出现一种隆起结构,为方便描述,研究人员将其形容为“等离子体篱笆”,这种结构一旦出现,就会向太阳的两极移动,随后在某一时间点神秘地消失。

在过去的观测中,科学家已多次发现太阳上的丝状结构会在“等离子体篱笆”中断裂,但从未观测到“等离子体篱笆”真正地抵达太阳的两极,所以一个合理的推测就是,此次观测是首次发现“等离子体篱笆”抵达太阳的北极,正是在它的影响下,太阳北极才会刮起“旋风”。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科学家只知道“等离子体篱笆”与每个太阳周期发生一次的太阳磁场反转密切相关,但并不清楚这种结构到底是怎么形成的,所以暂时还无法对此次在太阳北极出现的“旋风”给出确定的解释。

(↑太阳动力学观测站)

NASA表示,由于“太阳动力学观测站”只能从太阳系的“黄道面”(即地球公转轨道所在的平面)观测太阳,而在这种角度上,太阳的两极的绝大部分区域都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因此目前很难对其展开深入的研究,不过在几年之后,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善。

(↑太阳轨道飞行器)

因为于2020年发射的“太阳轨道飞行器“(Solar Orbiter),预计会在2025年以大约17°的倾角(相对于“黄道面”)从太阳附近区域近距离掠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个倾角还将逐渐增至33°左右,从而使得太阳上更多的极地区域进入直接视野。

好了,今天我们就先讲到这里,欢迎大家 关注我们 ,我们下次再见。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与作者联系删除)

标签: 丝状结构 等离子体 研究人员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大西洋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