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评价,跑出教师成长“加速度”|全球看热讯

数字化评价,跑出教师成长“加速度”


(资料图片)

3月24日,全国第七届数字化教学评价研究论坛暨江苏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研究推进活动在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举行。围绕数字化教学评价对课程改革的促进作用等问题,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共同研讨交流。“这种‘精准评课’的数字化评价手段,为我们年轻教师的教学质量提升指明了具体方向,有助于专业能力发展。”树人学校高三地理教师马珊说。

从2008年“多元交互式”课堂教学评价概念的初步提出,到2014年“‘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项目获得全国教育界教育科研最高奖——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成绩的背后,是一场关于教学评价理念的“升级迭代”。

“以前听评课,多是几个人拿着纸和笔,听一听,说一说,在评课表上划上几个勾,最后提几点意见,这种经验主义的听评课方式,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浪潮下,必然面临转型升级。”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朱雪梅说。在她看来,探索课堂教学评价的新理念、新特征、新工具、新方法,以便更精准地揭示课堂奥秘,更科学地制订课堂改进方案,是一项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工作。

据了解,“多元交互式”课堂教学评价是该项成果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包括学生在内的观察者与执教者,依据标准与教学观察,对教与学的过程及成效进行交互共建的结构化价值判断系统。其中“多元”指评价主体、目标、内容、方式是多样的;“交互”指评价者与评价对象、过程与结果、教与学之间的互动交往。其核心观点是“教—学—评”一体化,认为评价是镶嵌于教学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是多元主体之间相互学习、彼此促进、共同建构的过程。

这种基于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多元交互式”课堂教学评价,实现了教学评价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建成了集即时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反思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结果性评价于一体的可视化课堂教学行为评价系统,为课堂教学行为改进及个性化深度学习提供了解决方案,推动课堂教学评价从“感性经验描述”走向“数据驱动决策”。

如何利用大数据更加精准地进行课堂观察,从而得到令人信服的评估结论?在“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下,依托“数字化课堂教学观察平台”,通过嵌入可预设、可调节的各类专门化课堂教学行为观察量表,再利用手机、电脑等移动终端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经后台计算与可视化处理,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从而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

记者登录该平台,看到该课堂观察系统包含专业表达行为观察、媒体应用行为观察、师生交往行为观察等多个具体项目。教师只需登录个人账号,即可运用各课堂观察模块,并利用软件平台上的观察量表进行课堂观察。除现场观课外,该模式还特别设置了课前会议和课后会议,前者主要确定观察主题,通过后台生成观察量表;后者依据行为标准,根据可视化观察结果交互研讨。“平台动态生成的各种图表,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课堂,有利于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课题组主要成员、邗江中学特级教师潘竹娟说。

精准化的评价方式为教师专业发展进一步赋能。“以往评课只停留在关注教学过程以及学生课堂活动上,如今通过课堂观察记录和数据分析,可以让教师明确知道自己课堂的优缺点,这让课堂评价有了支撑标准。”朱雪梅介绍说,目前该平台共有中小学15门学科、10类主题、55份课堂教学评价量表,每一评价量表都制订了一级指标与二级指标,每项观察指标均设计了五等级制的评价标准。“所有评价量表的指标与标准的设计均指向发现、协作与建构,体现标准、教学与评价的一致性,以帮助教师智慧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

河北工业大学附属红桥中学是研究成果的实践学校,该校正运用“课堂观察系统”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循环跟进式”行动研究。以该校英语教师王老师执教的《Module5Unit2》一课为例,从师生交往行为百分比统计上,可以看到学生个体表现突出占比为4.44%。“教研组教师分析本节课各指标数据之间的关系后,发现其占比较低的重要原因是教师提问较为零碎,占比高达40.54%。这不利于学生的深入思考、完整应答。” 该校校长孙鸿毅介绍说,针对该问题,他们对课堂进行改进,并于一周后再次进行观察,“我们发现该教师提问占比下降到了40%,学生个体表现突出占比上升到6.25%,师生交往行为实实在在发生了改变。”

如今,该成果已成功推广到18个省(市、自治区),实践应用学校300多所。“未来,希望该项目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将评价主体从‘旁观者’角度,部分转向执课教师基于AI的评价,从而更好地掌握学情。”常州市正行中学校长李万龙说。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大西洋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