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顺风”,更要安全


(资料图)

据《半月谈》报道,近日,调查发现,一些跨城热门线路滋生“全职”顺风车非法营运乱象。不按约定平摊高速费,不按约定行驶路线驾驶,途中多拼、多载乘客,原本一人搭乘的订单最终变为多人搭乘。“假”顺风,“真”挣钱,带来司乘纠纷、乘车安全多种隐患。

曾经几起顺风车恶性事件,把顺风车行业推上风口浪尖,也给社会留下带血的警示,随后等来的就是监管层面对顺风车行业的“整治风暴”,行业逐渐走向风清气朗。但现在,危险的苗头再次显露出。披着“顺风车”的皮,干着职业网约车的事情,却游走于职业网约车的监管之外,“变了味”的顺风车,只会进一步放大安全风险。

顺风车,并不同于职业网约车。顺风车本质是,通过“顺路搭车”践行共享互助,并不是营运赚钱。现在不少顺风车,都变身成“营运”网约车,践踏的是“顺风车不能以盈利为目的”的官方红线,消解的也是顺风车的本质。当“牟利”撞上“便利”,直接结果便是,顺风车不再“顺风”,乘客的畅行和安全,都要打个问号。

前车之覆,后车之鉴。对于如今新乱象,如果任由其不断滋生蔓延,谁也无法保证,当年恶性事故,不会重现。这并非危言耸听,“海恩法则”也同样适用于顺风车行业。同时,社会不能容忍,之前对网约车安全整治的成果倒退,甚至是功亏一篑。警惕顺风车再次沦为“黑车”的风险,当是社会的基本共识。

由于本质和追求不同,整治顺风车行业,也不能完全照搬整治职业网约车那一套。如果不顾具体情况,限制盲目增加,门槛盲目提高,只会又一次陷入“一管就死”尴尬境地,断了行业“活水”。这会使市面上可以上路的顺风车的便民属性大打折扣,顺风车的存在,也失去了意义,那不是社会期望的“正向整治”。

必须认识到,只有便民与安全并举,顺风车方能“一路顺风”,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这就需要结合顺风车行业实际情况和社会民生的需求,探索出一套相匹配的“社会共治”方案。

具体看,法律层面,可能还需进一步明晰和细化,重点应该放在提高顺风车司机和相关平台越轨的法律成本上,挤掉“假顺风、真营运”的寻租空间。不同顺风车平台的隔离状态需要打破,通过行业协调和治理的方式,化解问题。还有,畅通乘客投诉举报渠道,完善相关机制,也是一个强有力的监督和倒逼方式。

顺风车,既要“真顺风”,更要“真顺行”;既要“真便民”,更要“真安全”。社会的管理智慧,要用在“刀刃”上。(王彬)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大西洋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