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际国币基金组织2023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在南开大学发布

津云新闻讯:4月21日,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和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共同主办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3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在南开大学举行。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出席发布会并致辞。IMF驻华首席代表史蒂文·巴内特(Steven Barnett)作主旨演讲,对报告内容进行解读。

本次发布会基于IMF最新发布的主题为“坎坷的复苏”(A Rocky Recovery)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该报告包括四个章节,首先着重介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未来一年全球经济的预测,并于之后的章节分别对自然利率下降、公共债务上升和外国直接投资割裂等3个话题作出详细分析。

最新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认为,全球经济在今年将会从过去三年里新冠疫情和俄乌冲突所造成的负面经济影响中逐步复苏。


(资料图片)

在本期报告中预测,全球经济增速今年将在2.8%的水平上“触底回升”,明年将小幅上升至3%。全球各国今年经济增长并非同步,其中,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增长率率先提升,按年末同比计算的增长率从2022年的2.8%上升至2023年的4.5%。同时,全球经济增长的放缓集中在发达国家,从2022年的2.7%下降至2023年的1.3%。

报告认为,随着中国新冠疫情的影响在1月份后逐步消退,中国的高频经济指标,比如零售业销售额和旅游预订量开始回升。报告预测中国2023年的经济增长将从2022年的3.0%提升至5.2%,并强调中国在近期的重启开放和经济增长将可能会对全球产生正溢出效应,尤其是对与中国贸易联系更紧密并依赖于中国旅游的国家将会受到更强的影响。

陈雨露在致辞中提到,中国重启开放绝非权宜之计,坚定不移推进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以开放合作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推动世界经济稳定复苏。

史蒂文·巴内特认为,IMF对中国的增长预测与全球增长成相反趋势,“中国今年的经济增长贡献了超过1/3的今年全球经济增长”。他认为,中国强势的经济增长能够通过进口和旅游的增加,提高对其他国家商品的需求水平以帮助其他国家。“中国经济增长每提升1%会长期带动其他国家0.3%的经济增长。”史蒂文·巴内特说。

此外,报告还指出,未来全球经济前景仍有较高不确定性;全球跨境经济一体化在持续倒退。当天,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史蒂文·巴内特,IMF研究部系统问题处主任普拉杰·米什拉,IMF研究部经济学家阿什克·哈比巴,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常务副院长范小云,南开大学金融学院长任副教授、世界银行前咨询专家李欣明,南开大学金融学院助理教授夏天,就如何稳定银行体系以应对市场波动和冲击、如何防止FDI割裂产生的溢出效应、全球央行最有效的对策以及有关世界经济冲击、衡量政策有效性的指标和国际金融体系稳定方面的核心话题展开讨论。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国际协作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疫情后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以及地缘政治割裂的大背景下,各国必须重视政策的长期影响,各国间的协作不仅要着眼于政策制定和金融体系稳定,也要着眼于世界气候问题等影响全人类命运的重要课题。

据了解,《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是IMF的旗舰报告,介绍了IMF对近期和中期全球经济发展的分析,每年出版两次。报告涉及对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的区域性经济问题的概括与分析,并对当前全球经济中紧迫的话题提出解决方案。《世界经济展望》中的分析和预测是理解全球经济体系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参考。

(津云新闻记者 段玮 通讯员 夏天 吴军辉 李嘉森)

标签:

X
X

Copyright ©  2015-2022 大西洋信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2   联系邮箱: 562 66 29@qq.com